• 在线证劵融资网站 抛弃国际幼儿园,中产爱上「苦难教育」?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23 00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    在线证劵融资网站 抛弃国际幼儿园,中产爱上「苦难教育」?

    辛者库幼儿园在线证劵融资网站,火了

    如今在互联网搜索幼儿园,爆火的关联词已经不是开学,而是开工。

    幼儿园也不再是 80 后、90 后印象中那个学识字玩游戏做手工的地方,更像是烹饪技术培训园、建筑工程启蒙班,以及纺织裁缝试炼厂。

    劈柴、生火、烙饼、种地、养鸭 ...... 成年人不会的,幼儿园都在教。也许是因为劳动课的类目实在太多,这种学校也被网友戏称为:

    「辛者库幼儿园」。

    熟悉宫斗剧的朋友,对辛者库并不陌生。那是一个专门收容和训练罪籍奴仆的地方,这里的打工人主做杂务、洗衣缝补、刷马桶等脏活儿累活儿。初听辛者库和幼儿园的搭配,不免让人心生疑惑:

    这该不会又是什么"没苦硬吃"的东亚教育吧?

    但细看下来,我们惊讶地发现:

    「辛者库幼儿园」好评如潮,入学名额一票难求。

    什么是"辛者库幼儿园"?

    在辛者库幼儿园,人类幼崽最擅长的就是突破你的想象。

    小孩哥和小孩姐的眼里,没有欲望,全是干活儿。

    在这里,幼儿园小朋友劈过的柴,比适婚男女露营生火时吹过的牛还多。

    人类幼崽们生过的火,比算命先生口中爹妈的事业还旺。

    这里的宗旨是从零开始,自给自足。

    在辛者库幼儿园,你甚至找不到一台磨豆机。在这里,磨豆子必须要是纯手动的。

    预制菜,也走不进辛者库幼儿园。

    菜是人类幼崽现摘现洗的,蒜是他们现拍现切的,肉也是他们现剁现调的。

    戴着厨师帽,站在灶台前的人类幼崽,拿着硕大的锅铲铲着大锅饭。

    坐在凳子上的小孩姐,带着 20 年熟练工的老成神态,摊着一个又一个煎饼。除了农村现做的流水席,人们很难再看到如此原汁原味、分工明确的烹饪现场。

    但这,只是辛者库幼儿园劳动项目里,最不值一提的那个。

    在辛者库幼儿园,你可以看到小孩儿们拿着小脸盆和搓衣板,认真清洗自己的衣服,自行晾晒的画面。

    也可以看到独自穿针引线,自己缝补衣裳的人类幼崽。

    甚至能看到小孩子们松动土地、播种、浇水、施肥的耕种场景。

    辛者库幼儿园里几乎看不到工业文明的产物,这里的一切都讲究纯手作。

    除了干活,辛者库幼儿园还鼓励健身。

    在这里,人人都是"特种兵"。

    打工人腰酸背痛埋头加班的时候,小孩们个个都是"野人三项"的冠军:爬云梯、过障碍物、匍匐赛跑 ...... 样样精通。

    上完辛者库幼儿园,小孩哥小孩姐在《荒野求生》和《我是小小特种兵》中将再无敌手。

    看多了辛者库幼儿园的视频,人们很容易把它归到「另类教育」之中。

    但事实上,辛者库幼儿园的入园名额一票难求。

    最先走红的某所辛者库幼儿园的入园队伍已经排到了后年,甚至还有许多专程从东北、内蒙古赶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。

    无法入学的家长,在互联网呼唤自己身边的"辛者库幼儿园",这在某种程度上反向推动了幼儿园的「辛者库化」。

    前不久,"武汉一幼儿园 70% 的课程都在巡山"的词条就曾赫然登上热门。

    幼儿园创始人称,70% 的幼儿园教学都在户外完成,爬山是每日必修课,还有各种户外活动。

    辛者库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开不开心没人知道,但评论区的网友却嗨了。

    辛者库幼儿园是"吃苦"教育吗?

    辛者库和幼儿园的搭配,充满争议。

    很长一段时间里,小孩都被当作"温室里的花朵"培养,尤其是一些条件好的家庭,恨不得从小让孩子们学习钢琴、舞蹈甚至马术等典型的精英和贵族式的运动。

    这样的叙事里,人们难以想象中产们会让小孩们摸爬滚打、过上跟尘土和油烟打交道的生活。

    虽然辛者库只是针对开放户外课程和劳动课幼儿园的调侃,老师们一般在旁边重点进行的是安全检查和防护工作,重在引导团队协作,但还是难免会有人质疑:

    让孩子干活太过劳累辛苦,耽误学习,是在鼓吹吃苦教育。

    选择辛者库幼儿园的家长们,比起吃苦更相信的是另一套理论:

    美国心理学家彼特格雷认为,学习新事物的好奇心是儿童的本能。

    如果给孩子充分的自由,他们其实并不会像周末的打工人一样整天瘫着,而是会在生活环境中探索新的事物,比如:

    好奇地拆家里的电器,到处念出生活中自己认识的汉字,或者是拼积木,搭乐高,玩过家家。

    研究表明,儿童的学习不是靠大人教导出来的,而是在自由的游戏中摸索出来的。

    如果孩子们每天有一些玩耍和自由选择活动的时间,可能会提高其自发探索动力、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规划的习惯,反而更容易促成学习进步。

    这一套理念,早就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和实践。

    在国内,贯彻这一套理念的幼儿园,多被称为"蒙氏园"。

    一般的蒙氏园,师生配比高,还有外教和双语教学,日常中也常在玩乐、实践动手和户外活动引导学习。

    不过,蒙氏园的价格也十分高昂:

    动辄 20 万一年,即便在二三线城市学费也要十几万一年。

    相比之下,"辛者库幼儿园"更像是蒙氏的平替。

    开办劳动课和户外课的公立学校,一个学期的学费只要几千。

    核心教育理念贴近蒙氏,同时更具性价比,让越来越多中产父母选择把孩子送入辛者库幼儿园。与此同时,另一个声音也开始盘旋在中产家庭上空:

    是否真的有必要,花大价钱送去高端幼儿园?

    中产家庭,不想赢在起跑线了?

    以上海为例,高端幼儿园,已经逐渐出现了两种分野。

    一类是蒙氏幼儿园,另一类就是我们熟悉的"卷王"类型。

    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文理分班,入学需要面试。有理科幼儿班甚至开设了 AMC(美国数学竞赛)课程,授课内容原本是面向初一到高三学生开办的数学竞赛。

    在上海家长圈,能有 AMC8 成绩(初一的数学测试),可以在进入上海三所知名初中"小升初"的竞争中,获得优势。

    尽管在新闻曝光后,该幼儿园的招生咨询人员进行了紧急辟谣,但所谓的" AMC 理科班",确实是在帮助孩子为 AMC 竞赛做准备。

    简单来说,卷王的极致就是把中学难度的竞赛,提前到幼儿园作为启蒙。

    类似的幼儿园并不少见,吸引中产家长的是:全天的英美外教,大班就能达到小学 2 年级的知识水平。

    日常开设音乐课、艺术课、体育课 ...... 多项可丰富履历的项目。

    一切都以考学、"卡位"上名校小学、名校中学到大学为目的,主打一个赢在起跑线。

    要进入这种幼儿园,除了孩子自身素质需要有基础,报名前还需要提交孩子的学业报告和语言水平的证明。

    甚至就连家长都需要参加面试,既需要透露家庭背景,又要提供加盖公章的工作证明,还要准备阐释选择该幼儿园的理由以及自身情况阐述。

    这一整套操作下来,难度不亚于打工人给大厂投简历。

    当然,学费也十分可观。一年 25 万是基本的收费标准,还不包括各类"自愿"及隐形支出。

    就读此类幼儿园的后续升学路径,则是国际小学和国际中学,再以国外名校为目的,最好是"爬藤"(即入学常春藤联盟高校)。

    网传想按照这个路径毕业,后续的教学投入需要大几百万。

    但光是花钱,还不能保证教育的顺畅进行。中间还要避免因学区房突然改变,"牛小"变"菜小"的隐患;也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状态,防止青春期叛逆和厌学情绪;家长也必须抽时间完成家庭类目的作业并提供课外活动支持,付出的努力不比孩子少;也要谨防突然被裁员,生活无以为继的困境出现 .....

    巨大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计算教育成本,并反思:传统的高端幼儿园,是否是一种"教育焦虑税"?

    教育,开始被大规模地当成一个消费行为,而不是投资行为在互联网探讨。

    越来越多中产开始放弃"赚钱 - 大价钱鸡娃 - 娃找好工作赚大钱"这条链路,退出"卷王"求学。

    转向存钱买房,希望借此给孩子的未来一个托底的保障。

   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,再次回归健康成长和快乐童年。

    书本和课桌,不再是家长心目中孩子最应该配套的设施了。

    户外、游戏、劳动,成为了另一种答案。

    比起卷考学、卷名校,越来越多的中产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快乐、健康、积极的人。他们把孩子送进辛者库幼儿园,并相信:

    劳动比课本更懂生活,也比课本更懂创造。

    而这些道理,早在二十几年前主流媒体还是报纸电视的时代就开始呼吁了。我们每个人都看过减负教育的报道,听过为孩子书包减重的宣传。时至今日,这种转变才终于在小范围内显著发生。值得庆幸的是:

    变化虽然缓慢,却从未停歇。

 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"凤凰周刊"(ID:phoenixweekly),作者:小七,编辑:章鱼在线证劵融资网站,36 氪经授权发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