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"杂技式"测评疯狂种草股市什么叫杠杆
穿高跟鞋徒手爬墙;踩着瑜伽球跳绳;甚至能用鞋跟做支点,站在酱油瓶上 ……
你敢信这是"正常人"能做到的?
创作者 @奥黛丽好笨 . 凭借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+ 反差形象,让无数网友震惊,成功留住了每一个路人。
从"优雅女人"到"高跟鞋杂技员",这个被粉丝戏称"唯一拥有高跟鞋驾驶证"的女人,硬生生把测评种草视频拍成了全网追更的"悬疑剧"——每期一个作死新姿势。
她是如何在高跟鞋这一小众赛道杀出重围?跟随「克劳锐」的视角,一起看看吧 ~
反差 + 极致,从"优雅女人"到"高跟鞋杂技员"
在短视频 3 秒定生死的流量法则下,@奥黛丽好笨 . 构建了极具记忆点的视觉公式:优雅表象 + 极限反差。
视频镜头总是从她单脚穿着精致高跟鞋的特写开始,每次都搭配着不同的"皮肤"(漂亮裙子)。
不过,优雅仅是伏笔,反转才是核心。当观众沉浸于鞋款美学时,她就会突然切换到"疯癫模式":
身穿 8cm 高跟鞋的她,做着各类"杂技"动作,翻跟头、叶问蹲、跳绳等对她来说已经是"小儿科"。穿高跟鞋徒手爬墙、踩上平衡木、跳上瑜伽球,甚至能仅凭细鞋跟做支点,站立在酱油瓶上。
这一"优雅 + 疯癫" 的视频风格,给观众造成了不小的视觉冲击,我敢保证,没有一个人能平静的从她视频中走出去。
根据心理学的 "峰终定律",用户对这一极端体验的记忆留存时长更是常规内容的 3 倍。
所以,这种 "优雅表象 + 极限测试" 的冲突感,能让她的视频首帧完播率直线上升,远超普通账号。
此外,@奥黛丽好笨 . 所有高难度动作均为实拍,无特效剪辑,这种 "技术壁垒" 让其内容始终保持独特性,避免陷入低质模仿的内卷。
即使有少量模仿者出现,仍会被网友认为 "没有内味儿"。而 @奥黛丽好笨 . 作为首个开辟独特风格的创作者,始终会在这些视频的评论区被网友 cue 到,足见网友对她本人的认可。
另类种草在娱乐性内容中展现商品性能
不过看完她的视频,也有网友发出疑问:真有人会被这种内容"种草"吗?大家来这里不是为了看热闹吗?
作为内容创作者,除了内容力,商业变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。尽管 @奥黛丽好笨 . 的内容看似娱乐性大于商业性,但却有出乎意料的带货效果。可以看到在每期视频的评论区里,都有许多网友在线求链接: "求靴子链接""高跟鞋在哪里买的" 。
为什么"整活"视频也能有如此好的"种草"效果呢?
首先,这看似在"整活"的"反测评"视频,打破了传统测评模式或者"种草"模式,不同于其他视频,@奥黛丽好笨 . 开场展示两秒鞋子后,直接通过高难度的动作展示鞋子的性能,用"跳绳 + 跑步"挑战高跟鞋的牢固性,用 "螃蟹步 + 360 度旋转" 挑战高跟鞋平衡性 ……
这些动作的创新不仅带来视觉冲击,更用 "极端环境" 构建产品信任—— 当观众看到 @奥黛丽好笨 . 穿着高跟鞋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后,鞋子依然完好无损,材质耐用性的说服力远超 10 分钟的口播讲解。
此外,账号人设也为商业转化埋下伏笔。"奥黛丽" 借势赫本的优雅符号,"好笨" 则以自黑式反差打破距离感。
据克劳锐观察,在 @奥黛丽好笨 . 的评论区主要分为三类内容:
一是被"高难度杂技"震惊的新粉在感叹;二是"一生都在求链接的中国女人"被疯狂种草;三是熟悉 @奥黛丽好笨 . 的老粉在评论区玩梗。
整体氛围轻松和谐,这些消除距离感的细节,也让带货、植入变得更自然、隐蔽:@奥黛丽好笨 . 在每期视频中,不会有口播硬植入,而只是在评论区置顶或回复品牌名称。
除了推广外,她还会把视频展示的同款高跟鞋挂入自己的橱窗进行售卖。数据显示,目前已有 4 万粉丝被 @奥黛丽好笨 . 种草,橱窗已售件数超过 4 万。
从「鞋控专属」到「全民围观」,小众赛道如何破圈?
@奥黛丽好笨 . 的账号特色打造与破圈路径也不禁让我们深思,像高跟鞋这类小众带货赛道,如何成功实现破圈?提升"种草"率?
在一众内容创作者口播植入硬广、商家"直给"的商品推广视频中,网友早已熟悉或者看腻了套路,对于现在的网友,尤其是年轻一代,更能抓住她们眼球的是有趣、有反差的视频。
@奥黛丽好笨 . 的内容既满足鞋控对专业测评的需求(如通过动作设计量化防滑性、支撑性),又契合泛娱乐用户对 "解压式观看" 的期待。
其粉丝画像既覆盖了"高跟鞋爱好者""服饰穿搭"等兴趣用户,还破圈吸引了许多关于"运动""搞笑娱乐"类的用户,甚至还有很多粉丝是跟高跟鞋"八竿子打不着"的男性群体,形成独特的用户画像交叉与破圈,完成了从垂直到泛人群的跨越。
总的来说,@奥黛丽好笨 . 的成功,撕开了内容创业的本质真相:在算法主导的注意力市场,"安全区" 意味着被淹没,"反常识" 才能创造稀缺性。
真正的破圈密码藏在"垂直深度 × 创意浓度"的乘积里:用专业壁垒构建信任,用视觉奇观制造传播支点,用 UGC 裂变激活生态。
对于创作者而言,与其在红海里争夺 1% 的流量增量,不如像她一样,在看似狭窄的赛道里挖一口深井,让 "小众" 因极致而成为大众的焦点。
毕竟,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稀缺的从来不是内容本身,而是让用户愿意停下、记住并分享的 "不可替代性"。
最后,你会为这类视频停留吗?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~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" TopKlout 克劳锐"(ID:TopKlout)股市什么叫杠杆,作者:77,36 氪经授权发布。